您的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>>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咨询热线

18913502016

微型伺服电缸:重新定义多通道移液实验的精度与效率‌

作者:为纽工业时间:2025-04-21 11:17:1338次浏览

信息摘要:

在高通量实验需求激增的现代生物医药领域,多通道移液器已成为实验室自动化升级的核心设备。传统气动或步进电机驱动的移液方案,常因精度波动、通道同步性差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。因时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微型伺服电缸,凭借其突破性的技术设计,正在为多通道移液器带来革命...

        在高通量实验需求激增的现代生物医药领域,多通道移液器已成为实验室自动化升级的核心设备。传统气动或步进电机驱动的移液方案,常因精度波动、通道同步性差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。因时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微型伺服电缸,凭借其突破性的技术设计,正在为多通道移液器带来革命性升级。
        微米级精度,重构移液实验标准‌
因时伺服电缸采用全闭环控制技术,搭配高分辨率编码器,可实现±0.01mm的重复定位精度。在96孔板连续加样测试中,该技术使移液误差率降低至0.3%以下,尤其在微量移液(<5μL)场景中,成功解决了传统设备因机械间隙导致的液体残留难题。某基因测序中心的实际应用显示,使用该系统的移液一致性提升40%,显著提高了PCR扩增的成功率。
        多轴协同控制,释放高通量潜能‌
针对8通道、16通道等模块化移液需求,因时创新开发了分布式总线控制架构。通过CANopen/EtherCAT通讯协议,单个控制器可同步驱动32个独立伺服电缸,各通道响应时间偏差小于2ms。在自动化工作站中,这种精准协同使384孔板处理效率提升至每小时120板,同时避免因通道动作不同步导致的液体飞溅风险。
        紧凑设计赋能设备升级‌
相较于传统驱动模组,因时伺服电缸将电机、编码器、传动机构高度集成,单轴体积缩小60%至28×28×85mm,重量仅120g。这种紧凑化设计使移液器厂商能够轻松实现8通道模组的横向并联,在保持设备便携性的同时,支持96通道扩展。某IVD设备制造商反馈,集成该方案后设备高度降低35%,更适配生物安全柜的有限操作空间。
        智能算法拓展应用边界‌
内置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可实时感知液体粘度变化,在转移血清、细胞悬液等不同介质时自动调整运动曲线。结合压力传感模块,系统能精准检测吸头堵塞、液体量不足等异常状态,故障识别准确率达99.8%。在类器官培养等高价值实验中,该功能将样本损耗成本降低70%以上。
       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,因时机器人持续深耕微型伺服技术,已推出行程10-150mm、推力3-50N的全系列电缸产品,覆盖从手持式移液器到全自动工作站的多层次需求。通过开放通讯协议和定制化开发服务,我们正与全球50余家生命科学企业共建高精度移液生态,推动实验室自动化向更智能、更可靠的方向演进。

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: